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 大河新闻网 > 资讯 > 正文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四治融合”破局 基层治理焕新

2025-09-03 12:03:00阅读:- 来源:


近年来,穰东镇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锚定“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路径,把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通过机制创新、载体搭建、科技赋能,破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为镇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自治为基,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村里办事,大家总觉得是‘干部的事’,现在通过‘四议两公开’,从提议到决议全由大家说了算,我们参与的劲头更足了!”穰东镇霍庄村村民霍中林指着刚修好的通组水泥路说。此前,霍庄村将“修复破损通组路”纳入民生实事,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稳步推进,仅1个月就完成方案制定、资金筹措、工程招标,3个月便实现了新路全线通车。如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成为穰东镇村级事务决策的“标配”。无论是张寨村集体经济大棚项目选址、葛营村文化广场建设,还是全镇32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制定,均通过该机制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办”。

法治为纲,筑牢稳定底线

“李警官,多亏你及时调解,不然我和邻居的矛盾就闹大了!”8月20日,穰东镇郑庄村村民郑某握着驻村民警李军的手连声道谢。此前,郑某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产生纠纷,李军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结合《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这是穰东镇落实“一村一警”制度的生动缩影。目前,穰东镇为32个行政村(社区)建立“民警驻点+定期巡防+矛盾调解”工作机制,仅今年开春以来,就累计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隐患56起,调解成功率达95%。同时,该镇常态化开展“普法进企业、进村组”活动,组织司法干部、律师团队深入辖区12家重点企业、32个行政村开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专题宣讲46场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培育“法律明白人”300余名,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德治为魂,厚植文明乡风

“彩礼不超过3万元、婚丧宴席不超过10桌……”在穰东镇泰山庙村委会公示栏内,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依托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该村成功劝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行为5起,为村民节省开支近40万元。如今,“一约四会”已成为穰东镇移风易俗的“主抓手”。全镇32个村(社区)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组建“四会”组织128个,吸纳乡贤、老党员、群众代表等骨干人员536名。同时,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今年共选出286个先进典型。通过“道德讲堂”“家风故事会”等形式宣讲先进事迹82场次。此外,穰东镇还打造了张寨村“家风文化墙”、穰西社区“文明新风广场”等德治阵地12处,让文明乡风浸润群众生活。

数治为翼,提升治理效能

“通过监控发现,北京路口有车辆违停造成拥堵,请立即疏导!”9月1日,穰东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治理平台调取“雪亮工程”监控画面,会同镇综合执法队快速处置,仅10分钟就化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目前,穰东镇已建成覆盖全镇32个村(社区、居委会)、216个重要路口和重点部位的“雪亮工程”监控点位432个,接入各村值班室,值班人员实现“全域可视、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同时,整合综治、应急、信访等8个部门的数据资源,通过“邓州市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矛盾上报、民生求助、隐患排查等事项“线上受理、线下办结,跟踪问效”,使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治融合’不仅是基层治理新路径,更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穰东镇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道。从“各自为战”到“融合共治”,穰东镇以“四治融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得力举措,交出了一份“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亮眼答卷。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四治融合”实践,不断完善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活力更足、根基更牢。(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政府通讯员:高峰、孙新艾、金阳)


(正文已经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