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 > 大河新闻网 > 资讯 > 正文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下高校社团文化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04-16 17:01:47阅读:-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破解高校社团发展瓶颈,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调研团队历时22个月,对河南省8所高校开展《五育融合评价体系下高校社团文化效能提升路径研究》专项调研,通过3789份问卷实证分析与深度访谈,构建了高校社团文化效能提升的创新模型,为新时代高校社团改革提供了“河南方案”。

(团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地进行调研实践活动)

数据驱动研究,揭示效能提升规律

团队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剖析了高校社团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中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德育与智育交叉率每提升10%,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显著提高8.5%;建立“质量-经费”动态挂钩机制后,高质量社团活动数量可增长40%;配备认证导师的社团创新能力评分较无导师社团高出22%。以河南中医药大学“朝阳志愿者协会”为例,其通过中医药文化节、社区义诊、八段锦晨练等特色活动实现五育有机融合,成员综合素质测评得分提升28%,成为优秀示范社团。

(团队社区义诊、志愿者活动、八段锦晨练等实践活动)

创新三位一体模型,构建长效机制

团队提出“五育融合”下“评价-资源-能力”三位一体模型。制定《高校社团五育协同质量分级标准》,将活动参与率、目标达成度、长期影响力纳入考核,推动末位淘汰;经费按“基础拨款+绩效系数”动态分配,优先支持跨学科、跨校际品牌项目;实施“社团导师认证工程”,联合企业、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能培训,年均覆盖500名社团骨干成员。

(评价框架如图所示)

成果辐射显著,打造可复制范式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河南省高校推广应用,推动高校社团从“兴趣俱乐部”向“育人新阵地”转型。团队下一步将联合省外高校共建“高校社团发展数据库”,持续追踪五育融合成效。项目指导老师黄金表示:“这项研究不仅破解了社团‘重形式轻内涵’的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社团育人新路径。”(通讯员:黄金)


(正文已经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